時常會有人為了如何定義完美有所歧見,但對於不完美好像大家都很有共識,身障者就時常被認為不完美的一群人,但有那麼一群人用行動去擁抱自己的不完美,而出口以及夢想肢戰紀錄片的導演潘瑋杰用鏡頭幫這一群在球場上奮戰的身障選手們留下美好回憶,用鏡頭把他們的故事說給社會大眾聽,但在潘瑋杰拿起攝影機之前,他其實也是一個自我否定,整天窩在家裡玩電腦的宅男。
在棒球之中找到自己的潘瑋杰 (照片提供:潘瑋杰)
※找到出口之前
「當初就是兩歲的時候發燒,左手肌肉萎縮,那時候醫院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就叫我爸媽帶我回家,就很像罕見疾病這樣,我一直到最近才真正知道原因。」潘瑋杰或是現在更多人稱呼他潘導,在孩提時期其實一直處於一個混亂的自我認同狀態,「小時候就會很想要跟一般人一樣,畢竟在社會框架下很難不去注意到自己的缺憾,從事很多運動就是不會像一般人一樣,然後慢慢長大後也會被笑大小手,在家吃飯因為左手不方便就以口就碗,也會被念這樣吃很像乞丐。」潘瑋杰面對到同儕和家庭的雙向壓力,也曾經被壓得喘不過氣。
「有一段時間會埋怨自己,埋怨父母,封閉了蠻長一段時間,2010 年我爸介紹我去身障棒球隊,我就想說從小家裡就說不要當身障者,所以我即便左手肌肉萎縮,我也沒有領殘障手冊,但現在卻要去參加身障的球隊,一開始有點困惑。」起初潘瑋杰對於身障棒球隊還是保持保留態度。
「後來到球隊看大家練球後,真的就覺得大家真的好厲害,那時候馬上就覺得要加入,也想要讓大家看到身障者能做這些事情,所以開始拍片,因為很多身障者不知道自己可以打棒球,像我原本就不知道自己竟然能打棒球。」潘瑋杰在封閉了自己 20 年後,在棒球場上找到自己的出口。
2014 年面對美國隊的比賽 潘瑋杰努力四年的驗收之戰 (照片提供:潘瑋杰)
「開始接觸棒球之後,一開始也是跟朋友傳接球玩一玩,真正改變我的是加入現在的球隊,真的讓我視野大開,重新看待不完美這件事,我來到一個大家都一樣的地方,對於這世界上的不同和相同有了新的理解,加入後也開始有目標,每天就會比較充實。」原本的生活中只有網路遊戲的潘瑋杰,就這樣被紅土上的小白球深深吸引。
2010 年潘瑋杰跟著球隊前往日本神戶綠地球場參與第二屆身障棒球世界大賽,潘瑋杰在面對美國隊時登板先發,「原本就很緊張,觀眾又很多,手都在抖,那場比賽當然後來就輸了,但覺得自己找到新的目標,我要再回來,然後打倒美國隊。」被擊敗的潘瑋杰在回台灣之後,就開始扎實的訓練,花了四年的時間跟隨國中科班校隊一起訓練,按表操課,「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會開始築夢,那時候真的就扎實的跟一般校隊一起練了 4 年,一開始仰臥起坐只能做五下,後來可以做三百下,2010 年出國比賽投美國隊輸掉之後,我回來就跟著鄭漢禮教練練了 4 年,每天就很充實,練球然後剪片,每天日復一日。」潘瑋杰從原本不太願意面對現實身障的鬱悶少年變成在紅土上迎向陽光的野球少年。
但熱血的故事不一定有熱血的結局,終於迎來 2014 年第三屆的身障棒球世界大賽,潘瑋杰再度遇上美國隊,「因為努力了 4 年就為了要再度對決美國隊,教練也特別派我出賽,但美國隊實在太強了,都是退役的海軍陸戰隊,可能戰爭中被炸斷腳之類的,身體素質還是很好,投手球速還有能上 140 公里。」潘瑋杰感受到了對手的強大,但他依舊站上投手丘勇敢對決,「我印象中我投第一球就直接『碰 !』全壘打,然後我就只拿到一個出局數,失四分滿壘下場,真的完全不同等級,當下還是很難過,哭很慘,但後來也是覺得至少我做過這個夢,也有努力過了,在當中也感受到自己進步這樣就夠了。」努力四年的夢想只換了 0.1 局的投球,但這過程也許比結果更重要。
在手指上刺著手套、攝影機以及麥克風 分別代表潘瑋杰的人生里程碑 (照片提供:潘瑋杰)
※用鏡頭說故事給大家聽
「會拍片也是因為加入球隊的緣故,2012 年的出口,那時候就學了兩年就開始拍,算是處子之作,因為加入了身障棒球隊,就想要讓社會看見我們大家,大家都很棒。」憑藉自己摸索就開始拍起紀錄片的潘瑋杰,一開始對於紀錄片也是毫無概念,「一開始就只會一鏡到底,也不會分段拍,一開始沒有想這麼多,邊做邊學,當然隊友們一開始也會尷尬,但我就跟他們說就跟平常一樣就會好了,不要這麼拘謹。」即便還在摸索期,好在後來的成品有達到原本想要達成的效果。
「紀錄片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幫助更多小朋友走出來面向陽光,讓更多人認識身障棒球,我是把紀錄片設定成三部曲,第一部就是出口,希望得到關注,讓大家知道身障棒球,確實也得到效果,有很多媒體來採訪,也很多人來詢問想要加入,也讓這些選手知道原來自己有一天也能當主角,然後再來就是夢想肢戰,不完美的人生能不能找到出口,我想用觀察者的角度來看這個核心價值,人生都是不完美的,但其實我們可能因為這些缺憾和缺陷才能活得更好。」潘瑋杰導演用他獨特的見解賦予這系列紀錄片不同的看待身障棒球的角度。
而這兩部紀錄片也有在社會大眾視野中引起共鳴,「有些人不知道自己還能擁有夢想,但看完之後覺得自己應該要勇敢去追尋夢想,也有人原本想要自殺,但看完之後決定要好好的活下去,這部片也催生了台灣第一個身障棒球場,當初的構想就是想要做出共融的球場,政府也有提供協助,這些都是原本比較沒想到的效益。」而最近潘瑋杰導演還在籌拍最終的完整版本,「今年打算募資讓紀錄片能夠上到院線,預計是後年,把這 11 年的累積的素材,整理成一部兩小時的紀錄片。」從外行人的隨手紀錄到大螢幕,潘瑋杰的夢想越做越大了。
出口盃已經成為一年一度身障棒球的盛事( 照片提供:潘瑋杰)
※從出口盃到天使盃 讓更多人能夠擁抱棒球
「成立身障棒壘球協會和戰神身障棒球隊,我在努力的就是想要讓大家知道身障者也可以打棒球,像是4月17號要舉辦的天使盃也一樣,希望能讓更多身障者接觸到棒球這項運動,我現在自己也在做Podcast,採訪一些身障運動員,從採訪中我也才發現很多身障運動項目的樂趣還有政府默默推動的政策,但宣傳可能不足,所以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所以我想要在這塊出一點心力。」除了已經做出口碑的出口盃之外,這兩年潘瑋杰把參賽對象再延伸到了智能障礙的小朋友。
「今年的天使盃是四所學校跟兩個治療所合作,當初之所以會有這個比賽是因為我去一個特教學校放紀錄片,讓他們體驗棒球,發現他們很開心的去體驗,一直想要繼續打,然後老師就跟我說一句話,說他們可能這輩子只有這次機會打棒球,我就想說怎麼可以這樣,所以我就在2019年開始辦天使盃。」天使盃就是為了想要讓孩子們能夠一直從事棒球運動而誕生的杯賽。
110 年高雄市第二屆棒球體驗賽暨揪崗心公益園遊會 (照片提供:潘瑋杰)
「今年第二屆天使盃我們跟跟高雄市大崗山國際青年商會合作,想說除了盃賽之外,也結合一些周邊的園遊會,讓整個場面變成像嘉年華,剛好青商會也想要辦公益的園遊會,就一拍即合,因此促成今年的高雄市第二屆棒球體驗賽暨揪崗心公益園遊會,未來就希望往這方面走,大家來球場,體驗身障棒球和了解身障棒球還有娛樂,希望讓孩子留下深刻的回憶,他們就會繼續打下去,也會希望能持續辦下去,成為一個傳統,讓大家每年都期待想要來。」潘瑋杰希望天使盃跟出口盃一樣成為一項具有傳統的賽事。
不過天使盃並不是只屬於身障者的活動,為了讓大眾能夠更了解身障棒球,出口盃和天使盃都有拍攝一些形象影片,結合各種身障棒球項目,而未來也想要嘗試電視轉播,讓更多人能夠看到身障棒球。「大家在互相理解的時候,因為看到了、參與到了,就會開始共融,才會有一個好的循環。也有原本看不起身障朋友,但看完我們打球和紀錄片之後覺得可以重新看待身障朋友,有時候也會很感恩,一些觀眾的回饋,也讓我有繼續拍紀錄片的動力。」
身障棒球的未來呢?「隊上有一些未成年的隊員,如果來練球,父母會跟著,但其實來幾次也放心了,因為大家人都很友善,也很ㄎㄧㄤ ,我最近在籌組一個身障棒壘球大聯盟,因為現在大家都在做自己的,沒有一個整合,規則也不同,所以我想要把大家整合起來,團結力量大,像是視障棒球就很特殊,我也想把他們拉進來一起發展,同時也想要在台灣組織一個身障棒球的裁判組織,希冀能培養出一群了解各種殘障棒球規則的種子裁判。」
潘瑋杰的夢越來越大,也許有時候夢想會輕易被打破,但只要不愧對自己,擁抱自己的不完美,那就算失敗了又如何?
本週日即是天使盃的大日子,潘導也在訪談尾聲再次倡議大家多多進場支持,惟有親眼見證,你才能理解到他們在做的事,才能了解到這群孩子們的強大,不畏身體上的缺憾,盡力去做到每次的揮擊,奮力的俯身救球。
⚾️ 2021 天使盃揪崗心-高雄市身心障礙棒球體驗公益園遊會 ⚾️ 日期:4 月 17 日上午 8 點至下午 4 點 ⚾️ 地點:高雄縣立岡山棒球場 ⚾️ 免費入場 ⚾️ 更多天使盃資訊: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身障棒壘球協會FB粉絲團 |
「愛運動動無礙」Together we move 更多資訊歡迎點此查詢
責任編輯:Andrew Chen
圖片來源:潘瑋杰